從黃土高原上“雙膝為桌”的求學少年,到培育出大批法治人才的“功勛教授”,一位百歲學者的世紀守望,見證了西北政法大學法學教育的發展之路。他,就是學校法學理論學科奠基人之一——馬朱炎教授。他以堅定的理想與不懈的堅守,將自己的生命軌跡深深嵌入西法大的發展年輪,用70余載教壇堅守,書寫了一段與中國法學教育同頻共振的世紀篇章。
與馬朱炎老師的相識,始于一場饒有意味的對話。“你來認認,這個字是什么?”他提筆在紙上一揮而就,一個結構繁復的“灋”字躍然紙上。我尚在沉吟之間,馬老師已娓娓道出其深意:“這是‘法’字的古體。灋,刑也。平之如水,從水;廌,所以觸不直者去之,從去,是個會意字。”就這樣,圍繞一個“灋”字,馬朱炎將他與西法大綿長而深切的故事從容展開。
從延安走來:黃土坡上播下法治信仰的種子
時間回溯到1949年1月,寒風裹著黃土掠過陜西蒲城的田野。23歲的馬朱炎懷揣著“追求真理、渴望光明”的理想,在中共地下黨的指引下,悄悄避開封鎖線,徒步三天三夜奔向延安大學韓城分校。彼時的課堂,沒有窗明幾凈的教室——打麥場當操場,空地作課堂,膝蓋墊著書本就是“課桌”,樹枝在地上寫寫畫畫便是“板書”。
“延大的日子苦,但心里亮堂!”晚年回憶起這段歲月,馬朱炎總說那是“終身受益的一課”。他不僅將“為人民服務”的紅色基因深深融入教育事業,轉化為扎根中國大地的法學教育方法論,更在艱苦環境中磨礪出“求真務實”的學術品格。“那時候就想著,將來要做些實在事,讓更多人懂法、守法,讓法治的種子在這片土地上發芽?!?/p>
重建學科:在“百廢待興”中搭起法學教育骨架
1949年6月,剛走出延大校門的馬朱炎,轉身站上了西北人民革命大學的講臺,完成了從“求知者”到“育人者”的蛻變。此后數十年,他的命運始終與西北法學教育的起伏緊密相連。
1979 年,西北政法學院(現西北政法大學)恢復招生,法學教育迎來“破冰”時刻,卻也面臨“無教材、無師資、無體系”的困境。時任法學基礎理論教研室負責人的馬朱炎,主動扛起重建學科的重擔。白天,他帶著年輕教師跑圖書館、查資料,在堆滿舊書的辦公室里梳理學科框架;夜晚,臺燈下的他一筆一畫撰寫講義,常常忙到后半夜。
馬朱炎不負眾望,主持重建法學基礎理論教研室,編著了《法學基礎理論》《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述要》等多部教材、講義,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科體系、教材體系的構建和發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1984年,一則喜訊傳遍校園:西北政法學院獲批法學理論專業碩士點,成為全國較早培養法理學高層次人才的院校之一。這一里程碑式的突破,與馬朱炎及所有老教師的共同努力密不可分。法學理論專業碩士點的成功申報,標志著學校的學科建設實現了從“積蓄力量”到“獲得認可”,再到“自主賦能”的歷史性跨越,為西北政法大學實現可持續的“學術造血”奠定了堅實基礎。自此,一支扎根西部的學術生力軍開始集結,學術薪火自此燎原。
桃李滿天下:把“法治火種”傳給一代代年輕人
作為學校首批碩士生導師,馬朱炎認為法學教育不是空中樓閣,必須扎根中國大地、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實踐緊密結合?!白鰧W問不能‘照著講’,而要‘接著講’?!瘪R朱炎常說,“要鼓勵學生突破既定理論框架,從中國法治實踐中提煉新觀點、新概括,推動法學教育的創新與傳承?!?/p>
時至今日,他依舊可以清楚地回憶起課堂上發生的趣事,甚至不需反應地叫出許多學生的名字。哪個學生上課時因為不同的觀點和自己爭論、哪個學生為了省錢買書四天都沒有吃飯、哪個學生畢業后又到了哪個單位工作……多年前的件件往事都記在心里。
在馬朱炎的悉心培養下,賀小榮、劉作翔、葛洪義、陳金釗、賀海仁、德全英、朱繼萍等一批法學理論素養高、法律實踐能力強的法學人才脫穎而出,為全面依法治國貢獻了西北力量。
經過多年深耕,6名“影響中國法治進程的百位法學家”、3名“全國杰出青年法學家”、24名“全國模范法官”從西法大校園走出。對此馬朱炎很是欣慰,他說:“看到同學們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在各自崗位上做出卓越貢獻,我感到無比驕傲。希望后輩永遠保持理論聯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多到基層去、到司法一線去,了解中國的國情、社情、民情,參與地方法治建設實踐,將學術研究與社會服務緊密結合?!?/p>
作為馬朱炎的弟子及后來的同事,朱繼萍教授像馬老師一樣,注重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實踐精神。她鼓勵同學們走出教室,深入基層、投身一線,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榜R老師常說,教育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培養學生的法治信仰和社會責任感。這一理念一直指導著我的教學實踐?!敝炖^萍在訪談中表示。在她眼中,馬朱炎老師不僅是自己學術上的引路人,更是人生道路上的燈塔,“他嚴謹的治學態度、深厚的學術造詣,還有對法學教育始終如一的熱忱,值得我終身學習?!?/p>
世紀守望:百歲初心照亮法治教育前路
2018年,西北政法大學喜迎本科教育60周年,慶典現場掌聲如潮。馬朱炎與其他六位教授緩步登臺,接過“功勛教授” 榮譽證書。這沉甸甸的證書,是對他們深耕學術、伏案著述的肯定,更是對他們甘當人梯、培育法治人才的禮贊,為后輩學人樹起了鮮活的榜樣。
如今,馬朱炎的書架上井然有序地擺放著他當年主持編纂的教材、悉心批改過的學生論文,以及弟子們陸續寄來的最新著作。盡管年事已高,他依然堅持每日兩小時的專注閱讀,無論是《環球時報》上的時政要聞,還是學術期刊中的理論新探,這數十年如一日的“功課”,早已內化為一種刻在骨子里的習慣。
西法大校長范九利高度贊譽馬朱炎教授嚴謹的治學態度和深厚的育人情懷,“希望全體教育工作者以馬老為楷模,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堅守立德樹人初心,深化法學教育創新,推動學科融合發展,努力培養更多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高素質專業人才?!?/p>
在馬朱炎百歲壽辰之際,親友與弟子從四面八方趕來,為這位世紀老人送上真摯祝福。這不僅是對他百年人生的禮贊,更是對其教育生涯的崇高致敬。正如學校黨委書記趙萬東所言:作為學校第一位百歲學者,馬老就是西法大的“活校史”,更是我們的精神燈塔。馬朱炎身上“聽黨指揮、忠誠不渝”的政治品格,“潛心學術、甘為人梯”的師者風范,“嚴謹治學、勇于創新”的學術擔當,正是老一輩教育工作者留給后輩最寶貴的財富。
梔子花年復一年地開滿校園,芬芳如初。馬朱炎教授的身影與教誨,已深深刻入校園的年輪。書桌前的那盞燈,雖靜默無言,卻是無數教育者信仰的縮影——以生命之火,點燃法治中國建設的璀璨星河。
(中國日報陜西記者站 秦峰|張佼)
【中國日報網】西法大百歲學者馬朱炎:七秩教壇守初心,一生點亮法治星 https://shx.chinadaily.com.cn/a/202510/16/WS68f0d53aa310c4deea5ecb6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