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要完善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完善城市風貌管理制度,保護城市獨特的歷史文脈、人文地理、自然景觀。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考察歷史文化名城和街區,強調“要保護和利用好歷史文化街區,使其在現代化大都市建設中綻放異彩”。歷史文化街區鐫刻著城市的過往記憶,是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寶貴財富。陜西歷史文化資源豐富、歷史文化街區眾多,目前擁有包括古建筑、歷史街巷、遺址在內的歷史文化街區68片。這些文化資源都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華優秀文明資源。保護和利用好歷史文化街區,必須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引,順應時代需求,以文化數字化建設為依托,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激發中華傳統文化的內生動力,讓歷史文化街區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歷史文化街區是融合了靜態歷史與鮮活生活的綜合動態體系,在建設的過程中,一方面要確保歷史文化遺產的完整性,使城市能夠留住其發展的軌跡,另一方面,要關注居民生活的延續性,讓街區煥發新的時代活力。在保護與發展的過程中,要在傳統與現實之間找到恰當的平衡點,既要尊重歷史、傳承文化,也要兼顧實際、改善民生;既要保持建筑的獨特風貌,也要讓街區的發展與時俱進,煥發新的生機。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將歷史文化資源轉化為數字文化資源,是歷史文化街區資源活化的必要手段。目前,歷史文化街區的數字化包括數字化測繪與建檔、數字化展示與宣傳、數字化保護與修復等方面。歷史文化街區在數字化的過程中要秉持自身文化特色,利用好數字媒介技術,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
要正確處理好歷史文化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堅持保護與發展相統一,加強科學引領,實現科學布局。促進街區的保護與更新,提升歷史文化街區的活力和吸引力,實現歷史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把我省的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文化發展優勢。打造歷史特色與現代科技交相輝映的文化地標,為新時代文化強省建設注入強勁動能。
以數字化賦能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持續加大投入,運用先進技術加強文物保護和研究。在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背景下,統籌運用數字技術、數字思維和數字工具,可以更好地保護和傳播文化資源。通過使用數字技術、數字媒體和數字存儲等手段來保護、管理和傳承歷史文化遺產,不僅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的創新實踐,還是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必然要求。陜西立足歷史文化資源優勢,一方面著力推動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整體保護;另一方面通過數字化技術轉換發展動能,積極打造現代文明的“數字傳承體系”,推進歷史文化與城市高質量發展深度融合、互促共進。一是要持續完善歷史文化街區的數字資源庫,實現從物質載體到文化基因的全要素記錄。二是要進一步構建高水平數字化保護與管理團隊,圍繞文化強省建設目標,積極培養有地方特色的既懂傳統文化又善用現代科技工具的復合型人才。三是要加快建立健全數字化保護的標準規范與政策保障體系,構建跨部門數據共享與應急聯動機制,實現“發現—預警—處置”的閉環管理,為歷史文化街區的數字化保護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保障。
以數字化賦能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機制,實現文化建設數字化賦能、信息化轉型,把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文化發展優勢。”數字化是當前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的重要趨勢。數字技術不僅能夠為文物和遺址提供精確的數字化記錄,還能通過虛擬重建、智能監控等手段加強遺產的保護和修復。以數字化賦能文化資源優勢轉化,一是要通過數字化賦能文化資源形態轉化。運用三維激光掃描與高精度建模等數字化手段,對街區內的歷史建筑、街道布局、景觀小品等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數字化記錄,把實物形態轉化為數字形態,實現文化資源的長期保存。二是要通過數字化創新文化資源呈現方式。發揮數字技術強大的數據采集與運算分析能力,對街區內的文物古跡進行高精度復原,實現對街區文化歷史形態的重現。三是要通過數字化豐富文化資源的展示方式。通過打造數字場景,利用“無人機+VR”的可穿戴設備等手段,讓游客在交互中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實現文化資源從靜態保存到活態傳承的轉變。
以數字化賦能新型文化業態發展。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機制,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這就要求我們系統梳理街區的歷史文化資源,把握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脈絡,將文化資源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表達出來,將歷史文化街區打造成為傳承歷史文脈和講述人文精神的文化空間。一方面要突破傳統觀展模式,利用數字技術打造“虛實共生”的沉浸式新型文化體驗場景,推動技術賦能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要培育數字文化新形態,創新數字文化產品供給,支持數字藏品、元宇宙劇場等創新形態與街區歷史文化融合發展。
要樹立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的新理念,以“文物+”“數字+”思維主動融合現代消費、旅游觀光、文化創意等產業,開發沉浸式數字消費產品、文旅IP及文創產品,鼓勵用原創IP講好陜西故事,實現文化資源的不斷增值和可持續發展。支持街區引入數字文娛、影視創作、演藝直播等新業態,推動文化街區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增強文化資源活力與創新能力。
要促進文化資源與產業融合發展,從“淺融合”不斷向“深融合”邁進。文化資源的開發不僅局限于文化本身,還應與街區內的其他產業融合發展、協同創新。將文化資源與旅游業、商業、創意產業等相結合,打造具有獨特文化魅力與地域特色的商業街區、旅游目的地或創意產業園區。實施“文化+”戰略,充分發揮數字文化產業的帶動作用,培育特色數字文化產業群。在此過程中,既要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形成多元投入機制,又要強化頂層設計,確保文化數字化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作者單位:西北政法大學
【陜西日報】姚倩:保護和利用好歷史文化街區https://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508/11/content_915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