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告主題:英國華威大學碩士學位項目
報告人:Andrew Johnston,英國華威大學法學院教授、國際項目主任。
舉辦單位:國際交流與合作處(港澳臺事務辦公室)、國際教育學院
報告地點:長安校區智慧教室
報告時間:2025年10月15日10:00至12:00
2025-10-15
-
9月27日,西北政法大學習近平法治思想“三進”展室正式揭牌投入使用,這是學校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
展室以“理論溯源-核心要義-實踐舉措”為敘事主線,由“習近平法治思想形成發展脈絡展區”“習近平法治思想核心要義解讀專區”“西北政法大學‘三進’成果展示專區”三大核心板塊有機組成,借助圖文展陳、實物陳列與數字化技術,全方位、多層次地呈現出學校在推動習近平法治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與育人成效。
西北政法大學校長范九利表示,要充分發揮展室教學研究、理論研討、成果展示、文化傳承四位一體的平臺功能,努力打造其為彰顯辦學成就的重要窗口、傳承法治精神的文化高地、滋養法治信仰的實踐熱土,為培養德法兼修、理實并重的高素質法治人才筑牢根基。
西北政法大學黨委書記趙萬東強調,要以展室為依托,通過常態化開展現場教學、專題研討與實務實訓,推動理論與實踐的深度融合,為培養高素質法治人才、服務全面依法治國注入持續動能。
近年來,西北政法大學以人才培養為核心、學科建設為牽引、平臺建設為載體,不斷充實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式、拓寬實踐載體,切實將習近平法治思想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各方面。成立“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打造本碩博貫通的《習近平法治思想概論》課程群,開設“習近平法治思想專門課程模塊”9門特色選修課,獲批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13門,出版《習近平法治思想概論》等特色教材25部,17部教材獲省級優秀教材獎,3部入選國家級規劃教材評審,建設校內外實踐基地近300個,常態化開展“法治文化活動季”“校內開庭”等品牌活動。
【科學網】西北政法大學“三進”展室正式投入使用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5/10/552609.shtm
2025-10-09
-
本報記者 王姿頤
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9月24日審議通過《陜西省哲學社會科學發展促進條例》,《條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日前,西北政法大學副校長馬朝琦,陜西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陜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部部長袁祖社接受記者采訪,對《條例》進行解讀。
問:根據《條例》,哲學社會科學機構應當加強延安精神、照金精神、西遷精神等偉大精神闡釋研究。加強秦嶺文化、黃河文化、長城文化、關中文化、黃土文化、漢水文化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闡釋研究。這條中對于偉大精神的列舉,主要依據什么?對于相關研究有哪些促進作用?
馬朝琦:延安精神、照金精神、西遷精神都與陜西密切相關,3種精神同時位列2021年國慶節前夕發布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第一批偉大精神(共46種)。《條例》特別列舉這些偉大精神,有利于我省廣大社科工作者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發揚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在有效宣傳、研究延安精神等黨的寶貴精神財富的基礎上,立足我省豐富的文化資源、鮮明的研究特色、深厚的學術積淀,堅定信心、鼓足干勁、激發活力、釋放潛能,更加專注于陜西高質量發展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繼往開來、扎實工作、銳意進取,不斷譜寫文化強省建設的華美篇章。
問:《條例》對新型智庫建設作出了相關規定。請問陜西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將如何貫徹《條例》,建強新型智庫平臺?
袁祖社:陜西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由省教育廳、陜西師范大學共同建設,依托陜西師范大學學科優勢,匯聚全省哲學社會科學力量,開展有組織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陜西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將貫徹落實《條例》,按照上級主管部門要求,緊緊圍繞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在課題發布、學術研究方面聚焦延安精神、照金精神、西遷精神開展工作;聚焦陜西社會科學有生力量,組建社科大軍,不斷擴大陜西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的學術影響力,建設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高端新型智庫,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問:《條例》規定,本省加強哲學社會科學科研誠信工作,建立健全教育引導、監督懲治職責明確、高效協同的科研誠信管理體系。您如何看待這一規定?
袁祖社:學術誠信是十分關鍵的問題,是學術研究的根本。學者在進行學術研究過程中,必須增強學術自律。學術誠信的問題目前不僅存在于大學,也存在于一些研究機構。建立健全科研誠信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需要對學術造假進行震懾。
同時,知識產權問題應該得到重視。《條例》的出臺釋放了信號,即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的權益需要被重視。如果知識產權無法得到有效保護,必然會滋生造假現象。應該明確學術成果歸屬、使用權限、收益分配等標準,加強對學術期刊、數據庫平臺的監管,避免變相侵占作者權益,引導社科工作者增強維權意識。
問:《條例》出臺將產生哪些積極影響?
馬朝琦:《條例》將會在3個方面產生積極影響。一是進一步完善我省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推動系統運行高效順暢。《條例》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推動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根本要求,進一步理順我省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領導體制和運行機制,有利于相關部門在推動哲學社會科學工作高質量發展中凝聚共識、匯聚智慧、積聚合力。二是進一步明確我省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基本方位,推動工作實施增效提質。《條例》堅持立足陜西實際形成陜西標識的重要要求,通過明確優化學科、激勵創新、人才發展和聚焦特色等規定,進一步厘清我省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的布局重點和方位導向,利于哲學社會科學機構和工作者堅定立場、明確主業、創新成果。三是進一步激發我省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巨大潛能,推動成果產出精彩紛呈。《條例》通過明確實施機制、普及職責、社會支持和宣傳發布等規定,進一步厘定我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發布、交流活動和社會參與的工作方式和脈絡結構,利于激勵人才成就自我、實現價值。
【群眾新聞網】不斷譜寫文化強省建設的華美篇章——《陜西省哲學社會科學發展促進條例》解讀 https://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510/07/content_921074.html
2025-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