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由教育法典編纂課題組主辦,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西北政法大學行政法學院(紀檢監察學院)、中國政法大學教育法研究中心、西北政法大學教育立法研究基地共同承辦的“教育法典分則編纂研討會”在西安成功召開。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行政法室主任梁鷹,教育部政策法規司副司長翟剛學,中國政法大學校長、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會長、教育法典編纂課題組總負責人馬懷德,黑龍江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王敬波,西北政法大學黨委書記趙萬東,西北政法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范九利,陜西省教育廳副廳長何玉麒,中共陜西省委政法委二級巡視員高強,陜西省人民檢察院政治部主任徐彤,陜西省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工作委員會專職副主任馮榮,西北政法大學副校長、教育立法研究基地主任孫昊亮,西北政法大學副校長常安等相關單位和高校的專家學者、師生代表參加會議。
開幕式致辭中,梁鷹提出教育法典分則編纂面臨的三大核心問題:一是需明確教育法典的公私法屬性及其特性;二是現有教育法律體系層級復雜,編纂難度較大;三是需確立編纂邏輯起點,如是否以公民教育權利為核心,并借鑒國內外立法經驗。
翟剛學強調,教育法典應立足中國實際,回應人民關切,服務教育強國目標,通過理論研究與文本起草同步推進,廣泛征求意見,確保法典的科學性與可操作性。
馬懷德指出,隨著全國教育大會的召開和《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的發布,教育法典的編纂已成為一項戰略任務。他針對教育法典分則的編纂提出四點建議:一是深化認識教育法典的戰略意義;二是系統規劃法典結構,確保邏輯嚴密;三是重點研究基礎教育、高等教育等分則內容;四是注重學術研究與立法實踐并重,為教育強國建設提供支撐。
何玉麒提出,教育法典的編纂應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推動教育優先發展,結合義務教育、職業教育等領域的現實挑戰,通過法治手段引領教育改革。
趙萬東在致辭中強調,教育法典編纂應堅持政治性、人民性與戰略性,服務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并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以助力教育治理現代化。
范九利主持會議開幕式,他表示,編纂教育法典是響應黨的二十大關于建設教育強國戰略的重要舉措,有助于明確政府、學校與社會的權責邊界,為教育公平與質量提升提供制度保障,推動教育法治化進程。
課題組匯報環節由孫昊亮主持,王敬波,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湛中樂,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申素平,安徽大學原副校長、教授程雁雷等教育法典編纂課題組各分編負責人圍繞教育法典分則的編纂思路、框架內容、理論基礎、實踐路徑以及關鍵問題進行了匯報和說明。
研討會上30余位專家學者圍繞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終身教育四編及教育考試法單行立法五大單元展開討論,分別探討了學前教育義務與義務教育公平性、產教融合與技能型人才培養、高校治理結構、學術自由法律規制及AI技術影響、繼續教育體系構建、教育考試法律體系完善及其入典路徑等議題。
與會學者表示將持續深化合作,推動教育法治建設邁向更高水平,為教育強國的建設貢獻力量。我校將以此次研討為契機,進一步加強教育法學研究,為教育法典編纂和教育強國建設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
(供稿:行政法學院(紀檢監察學院)、教育立法研究基地 撰稿:康韓笑 審核:趙玎玎)